首页

国产免费玉足

时间:2025-05-29 21:46:48 作者:福兴枢纽架梁完工 哈尔滨高速环线构建按下“加速键” 浏览量:87755

  今年我国气候年景偏差,一些地方反复遭受强降雨冲击,防汛抗洪形势严峻复杂。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强调“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

  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才能提前果断转移危险区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这是一条在实践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防汛救灾经验。7月25日,四川甘孜州海螺沟景区燕子沟河突发泥石流灾害。监测人员巡视过程中发现下游河水陡降,疑为上游出现泥石流征兆,并迅速报告、迅速行动,当地紧急疏散沿途群众、施工人员等共288人,避免了人员伤亡。

  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首先要做好预警工作。及早预警是构筑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关键,要进一步完善监测手段,提高预警精准度,尽量延长预见期、多给提前量。

  为此,要用好科技力量,综合气象卫星、天气雷达、测雨雷达、航空遥感、激光雷达、智能传感等现代监测手段,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为天气预报和灾情预警提供算法支撑和算力保障;建立制度保障,树立大防汛、大应急理念,打通水利、气象、住建、电力、通讯、交通、供水、应急信息共享与融合薄弱环节,把地面实况暴雨监测与天气雷达监测数据有机融合,真正发挥各部门监测数据的综合防汛作用和价值;加强“人防”,落实防汛巡查防守制度,突出薄弱堤段、险工险段、病险水库的重点防守,加大查险排险力度。

  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还要提高响应速度。当前,我国预警送达速度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主要是在偏远地区覆盖方面存在不足。要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充分发挥预警信息的“消息树”特别是“发令枪”作用,打通防灾减灾的“最后一公里”。

  2015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国家预警发布系统,形成“政府主导、预警先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早期预警“中国模式”,建立了横向覆盖社会多行业和领域,纵向延展至乡村、社区及个人的防灾减灾体系。特别是实现了国、省、市、县四级预警信息通过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发布,建立了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和高级别预警的“叫应”服务机制。这套体系对于防灾减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要组织更多的防汛救灾演练培训活动,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

  生命重于泰山,汛情就是命令。当前,我国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把风险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周全一些,以主动作为的确定性应对灾情突发的不确定性,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极端认真负责的担当精神,毫不松懈做好防汛救灾抢险各项工作,切实筑牢灾害防线,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救灾这场硬仗。 (作者: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刘湃】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川港深化职业教育合作 为两地青年搭建多元化升学阶梯

近年来,在中长跑及竞走项目中,青海省培养出切阳什姐、李毛措、马发颖、仁青东知布等国际国内知名运动员,苏伟说:“但这还不够,我们不仅要培养青海优势体育项目的接班人,还要不断完善田径比赛其他项目的后备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青海省体育运动的发展。”

两岸学子分享心得:春暖花开时节内心倍加温暖

在孙振高看来,中医药理论源于生产生活实践,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其养生思维和方法早已融入中国人的日常饮食起居。“现在国民对健康的需求度、关注度越来越高,通过一些新的方式传播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进行创新阐释、跨界融合,激发了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参与兴趣和热情。”

(两会速递)王励勤:中国乒乓球队积极备战巴黎奥运会

8月2日晚,第八届广西万村篮球赛县级赛开赛仪式在柳州举行。柳州鱼峰区球队与贵州台江县“村BA”球队同场竞技,中国篮球名宿王治郅为赛事开球。比赛中场休息环节,王治郅还与现场村民互动,进行趣味投篮PK等活动,再次点燃球场。(林馨 制作 乐小敏)

一号文件里的“三农”脉动

陈洋解释称,在设立之前,驻日美军与日本自卫队的地位实际是相对对等的,也就是共同进行联合训练、应对特殊情况。但设立“统合军司令部”后,也意味着驻日美军与日本自卫队的地位将不再对等,自卫队或将成为“从属”。一来,美军掌握的情报和武器装备要远多于自卫队,那么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日本自卫队或将处于美军的指挥之下。二来,美日两军的“一体化”越加速推进,越意味着日本将不得不从属美国的军事行动。

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全面复工复产

“深空探测是全球航天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从月球、火星到行星及小行星探测,我国深空探测正在走向更远、更深的新阶段,探索太空生存技术,拓展人类生存空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称,近年来,重庆大学持续推动太空技术创新,涌现出一批学术成果。比如大规格复杂结构功能一体化镁合金适配构件,已成功应用于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助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三次“太空快递”任务;又如,助力“嫦娥四号”任务载荷,实现人类在月球背面首次开展生物试验,成功培育出月球的“第一片绿叶”等。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